
樂天宇?。?901—1984),原名天愚,湖南省寧遠縣人,農林生物學家、教育家。1921年,考入北京農業專門學校。1924年1月,加入中國共產黨,任中共北農大黨支部書記。1930年,任河南大學農學院教授、河南省第五區農林局局長。1940年4月,到達延安。1941年春,任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主任兼陜甘寧邊區林務局局長。1947年3月,任北方大學農學院院長。1948年夏,任華北大學農學院院長。1949年5月,任北京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黨總支記。1951年,任中國科學院遺傳選種館館長。他還出任第9屆全國政協委員。主要著作有《新遺傳學講義》、《森林選種 及良種繁 育學》、《植物生態學》、《種性遺傳學》等多部。并與徐緯英合作完成《陜甘寧盆地植物志》。

李敷仁 男(1899-1958),原名文會,字敷仁。陜西咸陽人。1919年考入陜西省立第三中學。1925年畢業后,先后在陜西地方軍隊及咸陽縣立高小任教。后任《中山日報》總編輯。1931年赴日本留學。九一八事變后回國。先后在鳳翔、漢中、西安、渭南等地任教。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??谷諔馉幈l后,在西安創辦《老百姓》報,進行抗日宣傳鼓動工作。1944年創辦《農村周報》。194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,并受聘主編《民眾導報》。1946年5月遭國民黨特務暗殺,幸免于難。同年7月進入延安,任延安大學校長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主任,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校長,政協西安市副主席。1958年2月19日在西安病逝。

李富春 男,1900年5月22日生,湖南省長沙市人。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。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是中共旅歐總支部領導人之一。1925年回國參加北伐戰爭,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員、代理省委書記。1927年后,歷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長、代理省委書記、上海法南區委書記,廣東省委宣傳部長、代理省委書記。1931年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。1934年參加長征。到達陜北后,任陜甘寧省委書記,抗日戰爭時期,歷任中共中央秘書長、組織部副部長、財政經濟部部長、辦公廳主任。曾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。建國后,歷任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,重工業部部長,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、主任,科學規劃委員會副主任,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任、國務院工交辦主任。是第七至十屆中央委員,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、政治局常委,第二、三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 1975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,終年75歲。

李煥之 原籍福建晉江,1919生于香港。1936年,李煥之進入上海國立音專,師從肖友梅??箲鸨l后,在廈門、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作。1938年就讀于延安魯藝音樂系,結業后留校任教,并主編《民族音樂》。解放戰爭時期,任華北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。建國后,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,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。 四十余年來,李煥之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,除了傳唱一時的、《民主建國進行曲》、《新中國青年進行曲》、《社會主義好》等歌曲外,主要有管弦樂《春節組曲》、《第一交響樂——英雄海島》,古琴弦歌臺唱《蘇武》,古箏協奏曲《汩羅江幻想曲》,獨幕歌劇《異國之秋》等,還編有《作曲教程》,并撰寫了三百余篇論文,部分收入《音樂創作散論》一書。

李季 男(1922—1980), 中國詩人,河南唐河人。1938年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,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42年冬到陜甘寧邊區工作,并開始創作。1945年以陜北民歌信天游形式,創作長篇敘事詩《王貴與李香香》,產生很大影響。1948年任延安《群眾日報》副刊編輯。1958年任作協蘭州分會主席,1962年起任《人民文學》副主編。1975年后任復刊后的《詩刊》、《人民文學》主編。長期深入玉門油礦生活,創作了《生活之歌》、《玉門詩抄》、《石油詩》、《石油大哥》等詩集。長篇敘事詩《楊高傳》(三部曲),反映了從土地革命到建國后石油工業建設的廣闊生活畫面。詩作富有革命激情和地方色彩,形式上追求民族化、大眾化。還著有長詩《菊花石》及短詩選集《難忘的春天》等。
李鵬 男,漢族,1 9 2 8年1 0 月生,四川成都人,1 9 4 5 年1 1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,1 9 4 1 年3 月參加工作,前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水力發電系畢業,大學文化,高級工程師。1 9 4 1年至1 9 4 6年在延安大學自然科學院、延安中學學習。1 9 4 8 年至1 9 5 5 年在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水力發電系學習,中國留蘇學生總會主席。1 9 5 5 年至1966年任豐滿發電廠副廠長、總工程師,東北電業管理局副總工程師,阜新發電廠廠長。1 9 6 6 年至1 9 7 9 年任北京供電局黨委代理書記、革委會主任,北京電業管理局局長、黨組書記。1 9 7 9 年至1 9 8 3 年任電力工業部副部長、黨組成員兼華北電業管理局黨組書記,電力工業部部長、黨組書記,水利電力部副部長、黨組副書記。1 9 8 3 年至1 9 8 7 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教育委員會主任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中央書記處書記。1 9 8 7 年至1 9 9 8 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,國務院代總理、總理,1 9 8 8年至1 9 9 0 年兼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。1 9 9 8 年3月起,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,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。中共第十二屆、十三屆、十四屆、十五屆中央委員,十二屆五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中央書記處書記,十三屆、十四屆、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常委。

李強 男(1905.9.26—1996.9.26),無線電專家。江蘇常熟人。1923年就讀于上海東華大學土木科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教授。1928年受中共中央委托,擔負研究無線電收發報機的任務。1929年春,研制成功我黨第一批無線電收發報機。黨中央 用此機器開始向各城市、各蘇區通報。1931年在蘇聯郵電人民委員會研究院工作,主要 研究電器遠距離通訊。曾研制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機,運用物理學分析,研究過各種無線 電發射天線,演算出發射菱形天線的計算公式,對其它天線,如超低水平天線、德律風 天線等也研究了計算公式。1938年初到延安,先后任中央軍委軍事工業局副局長,局長,聯防軍軍工局局長。1947年負責解放區的電訊工作,領導制造了大功率發射機和 定向天線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接收了國民黨政府部分省市的廣播電臺,領導創建 了大功率的廣播機和中波廣播天線。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(學部委員)。

李維漢 男(1896.6.2-1984.8),又名羅邁,湖南長沙人。1917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第二部畢業后,留校任初級部主任。1918年和毛澤東、蔡和森等在長沙組織“新民學會”。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。1921年,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,負責組織工作。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23年4月—1927年4月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。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,任中共臨時中央常務委員,在“八·七”會議上同瞿秋白、蘇兆征等組成中共臨時中央局。中共“六大”后任中央巡視員。1929年春起,任中共江蘇省委兼上海市委組織部長、江蘇省委書記。1931年到蘇聯學習。1933年回國后在江西蘇區任中央組織部干事、組織部長。到陜北后,歷任中共陜甘省委書記,中共中央群眾工作委員會書記??谷諔馉帟r期,歷任中央黨校校長,陜北公學副校長、校長等職務。 建國后,歷任中央統戰部長,政務院秘書長,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,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,全國政協秘書長,第二、三、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,第一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。是中共四屆中央委員,五屆中央委員、中央政治局委員,六屆中央候補委員,八屆中央委員。

李之欽 男,1907年10月生,陜西延長縣人,192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5年起,在陜西省延長縣蘇維埃政府、陜甘工委、陜甘省蘇維埃政府、陜甘寧邊區教育廳工作,先后任教育科長、教育部長、民政部長。1946年起,在延安大學工作,任延安大學副校長、黨總支書記。1951年7月起,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宣傳部和教育局工作,任宣傳部教育處處長兼西北教育局局長。1954年10月調中共中央西北地區工作部任文教處處長。1955年起,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,任教育處處長。1958年10月調甘肅工作,任原甘肅師范大學黨委書記、校長。1982年12月當選為第四屆甘肅省政協副主席。1984年4月調西北師范學院(后改為西北師范大學)工作,任學院名譽院長,后任西北師范大學名譽校長。

力群 原名郝力群,山西靈石人。 1931年考入國立杭州藝術??茖W校 。1933年開始學習木刻;同年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 。1940年初到延安,在魯迅藝術文學院任美術系教員 。1942年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 。1945年到晉綏邊區文聯工作,主編《晉綏人民畫報》 。1949年7月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,當選中國文聯委員、中國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 。后到太原工作,任山西省文聯主任、《山西畫報》主編 。1952年調北京,先后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、中國美術家協會畫記處書記《美術》月刊副主編、《版畫》雜志主編 。擅長版畫 。套色木刻《太行山風景》、《春夜》、《瓜葉菊》等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。出版有《力群木刻庥》、《力群版畫選集》、《力群美術論文集》、《木刻講座》等 。